查看原文
其他

成都“网红”桥,告诉你设计如何激发公共活力

佐夫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-11-04



*本文首发自一筑一事

撰文 | Zoff   编辑 | 邱子

文章共计3094字,阅读时间6分钟


一座桥

和它背后的“网红效应”


成都有一座人行桥,一夜之间爆红。


如果你是定居成都的朋友,一定会发现最近红星路南延线过河的一段路莫名拥挤。很多车停靠在五岔子大桥的路边,桥上人影耸动(其中以年轻人居多,但也不乏本地的大爷大妈们)。似乎在一夜之间,这座桥霸占了抖音、朋友圈和各种社交平台的版面。


以成都环球中心为大背景的夜晚中,这座拥有外星飞船般曲线、打着白色灯光的桥梁横跨在一条河上。桥上人流如织,在这里聚会、穿行、停留。



城南因为五岔子大桥发生的变化,吸引很多人的关注,不仅仅在成都本地,这座桥也冲上了热搜,一时间引发了全国的关注,几近成为成都的新城市名片;但同时也出现各种不解的声音,“不就是一个网红建筑”、“成都人民是没见过世面吗”、“为什么一座桥就能让他们这么激动”?


真的不只是用“网红”就能简单概括。



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“网红打卡地”在本文中,我们来尝试去探讨的潮起潮落,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产品或品牌,本来生命周期就有限。但桥梁不一样,它依然有基础的交通功能,是刚需,连接着河流两岸的往来。


而这座五岔子大桥在满足基本功能之上,通过设计理念、地标级的定位、对公共空间氛围的营造,实现了建筑在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平衡状态。这种“状态”最终让五岔子大桥名声大噪,从而激活了一个区域的公共活力。


那么,它是如何激活公共活力的?在本文中我们可以一探究竟。



既因为天时地利,

也因为这座桥本身的“魔幻”。


不得不说,这座桥出现的时机非常“巧”。


首先,这里是高新南区,是成都最为重要的新城区。自从新会展中心出现,十几年的时间里,这片区域伴随着以移动互联网、手游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的导入,迅速地发展起来。



但新区也有新区的短板,比如说整体规划,其实还是按照空间效率、车行交通的逻辑构建。


与全国的新区有着类似的特征:缺乏老城区自然生长的城市激励,缺乏舒适宜人的街区尺度,处处都是宽阔的马路和高楼大厦……加之“新成都人”活跃在这片区域,听不到地道的四川方言,穿行其中常常会有种不在成都的感觉,总会缺乏“老成都”独特的生活烟火气。



但五岔子大桥的出现,连同江滩公园和这一湾水,则在一定程度弥补的这份遗憾。。


在整个区域中,空间与场景都非常“人性化”,比如江滩公园里有趣的亲子小火车、各种互动装置、运动设施还有餐厅、咖啡馆……这些公园里公共配套与休闲氛围的打造,则满足了居民平时休闲的生活需求;同时因为这座桥的出现,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不断的来打卡,聚会,游逛。这座桥在此时不仅成为了一道都市景观可以探索,更可以走到对面感受中和老街的小吃美食,通过这座桥,两岸不同的生活气息被引渡,被串联。


显而易见,它为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,也塑造了温暖愉悦的生活场景,这在高新南区很难找到第二处。



其次,现在依然处于后疫情时代,在这个时间点里,大家是真的没地方可去,电影院、KTV、各种展览演出……年轻人们尤为喜欢的社交场所都被“关停”。这个时间段,大家又可以去哪里休闲一下?


当一座有趣、好玩、可打卡的桥出现时,自然会成为焦点所在;作为这个区域的新地标,它让人们趋之若鹜。



同时,在这个位置,住着太多成都的年轻人——新蓉漂和刚刚进入工作的青年。


被各类新兴产业填充的高新南区,能给出成都最好的待遇和最快的工作成长经验,自然也成为了年轻人的选择。而这座桥所串联的两岸,一直都是年轻人租房最密集的区域。但长期以来,因为中和街道的区域老化,这里缺失年轻人们可以去的场所,每次只能坐地铁打车去市中心。


这座桥虽然功能单一,但却算是一个“洋气”的去处。


· 摄影©逍遥Francis


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,都离不开这座桥本身特别的设计形态:“有趣、好玩、打卡、洋气”等诸如此类的标签。


这座桥是如何呈现这些特质的?可以被称为“莫比乌斯环”,也可以被称为一座降落的太空船,但最直接地形容,莫过于“未来的魔幻感”。


这种魔幻感体现在桥身的结构上。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人行桥的想象,有高低起伏,还能在中间折返、更能“无限循环”;同时也体现在桥的材料上,没有多余装饰,既有质感,且冷峻的金属材料与玻璃扶手所带来的“工业风”,更契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取向。


· 摄影©逍遥Francis


走在这座桥上,不仅直接横跨着城市主干道与河流,你还能看到成都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城市界面——远处的环球中心、大魔方与金融城,特别是在夜晚,隔着曲线的金属护栏,遥望着灯光璀璨的天际线,此时此刻的你,会永远记得这个画面,也会记得陪伴在身旁的人。


除此以外,这座桥所吸引我们的,还有桥上所设计的公共空间,就是那个“大台阶”。这里,可能是这座桥真正的灵魂所在。



从一座人行桥,

看到桥梁的场所精神如何演绎。


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《建筑思》里面有这么一句话:


“桥梁横跨合理……他并不是连接了已有的河岸。河岸之所以成为河岸是因为桥梁跨越了河流,是因为桥梁才有了可跨越的河岸,是因为桥梁才使两岸相互延伸。通过河岸,桥梁给河流带来河岸后面的地景,他使河、案、地互相为邻居。桥梁使大地在河边聚集成地景。”


可以这么理解,因为有了人造的桥梁,所以本不相关的河两岸才开始有了意义,桥成为了纽带,是人主动创造交通节点。


“桥”,就是人主动对自然空间叙事的显现,凝聚着人对场所营造的精神。



而五岔子大桥将这种“场所精神”进一步放大,演绎的更加丰富有趣,它不仅仅是连同两岸的交通关系,更在桥上创造了可以不断循环,可以停留休憩的公共空间。简而言之,你可以在桥上待很久,静静的感受这座桥的趣味——“一直漂浮在河面”。


这其实就是这座桥的灵魂所在,强烈的参与感,强烈的精神体验。



比如这个神奇的“莫比乌斯环”,它的有趣不仅仅在于你可以无限循环,在桥上散步奔跑,更重要的是它的立体和错落,在这座桥任何一点往上或者往下看,你都能看到另一端人流涌动,看到下沉的大台阶里坐满了人,满目熙熙攘攘,不会感到一丝孤独。


不像正常的桥,只能看到前方与后方,只能匆匆前行,缺乏停留和游逛。



最画龙点睛的那个“大台阶”水上剧场,则为这座桥和这片区域,创造出了一个感性的角落。


桥上一条支线缓缓下沉,接近水面,在一个桥墩处呈现出了一个倒三角形的下沉空间,有一层层的大台阶,最低处留下一个小舞台。最终所有台阶上的视线会集中于此,而在桥上各处往下看,从两岸看过去,这个“水上剧场”的氛围,都可以被看到,被感受到。


在晚上,大台阶层层都有温暖的灯光,悬浮在水面,四周静谧,只有这里最亮,让人一瞬间就可以沉浸其中,感受这个城市的同时,也陪伴朋友、思考自己,伴随着水的流动,和环境融汇在一起。


所以你能看到那么多的人,愿意将这座桥作为目的地,愿意在这里拍照,拍短视频,去记录,与这座城市留下感性的记忆。



这就是这座桥所带来的魔力。因为理念而创造了精神场所,创造了一个人气和活动的聚合空间,最终促使人们的记录与传播,最终激活整个区域。


但愿在成都,这样的空间越多越好。不仅“老成都”充满生活气,“新成都”除了前沿和未来,更懂得人的精神体验,来延续“老成都”给我们的温暖治愈。


*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


往期阅读:

购物中心“最强王者”SKP,在成都会好吗?

优衣库打造的公园,和UT一样简单且有趣

“二次元之心”的东京涩谷PARCO,对成都有什么启示?

“我害怕做商业地产的人”

星巴克所理解的办公空间,真没那么简单

茑屋书店来成都确实很巴适,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
成都IFS+太古里的“黄金CP”,真的无可替代。

被拆毁的三圣乡,为何让成都人如此留恋?

几乎全自持的310亿地王,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「城市运营者」

疫情过后,中西部两大城市群的浮沉。

在商业地产的至暗时刻,让我们来聊聊理想与远方丨 新公号序言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